一切都还没开始,但一切又都已经结束,留下的就只能是深深的遗憾和悔恨。不能化解这些悔恨,那就让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那就用自己的生命去呼吁,去呐喊,那就“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对于有良知的作家,他们却不能“眼不见,心不烦”,他们必须看见而且还要让更多的人也同样看见,让整个世界都看见这些人类的悲剧命运。 J.M.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他还是一位南非作家,是一为在种族隔离政策极为活跃国度的作家。当然他也就有着把这种政策的危害和被隔离民族的困难书写出来,呈现给更多人的责任。因此也就有了他的这部被认为最黑暗的文学作品《黑铁时代》。为什么这部作品被命名为“黑铁时代”呢?想想“黑铁时代”之前的时代,那是石器时代,是青铜时代,好像那时更加落后,人类的生活水平更差。 可是实际情况呢?在更古老的时代,人类在与自然的争斗之中,而且处于弱势,可是人类自身确是团结的,是友爱的,人类只有共同协作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可是到了“黑铁时代”呢?人类自身的相互压榨也就到了顶峰,其实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是人类绝望的开始。所以,在库切的这本小说之中,也就讲述了一个绝望的故事。小说并没有从受害者的视角书写,而是从有良知加害者的视角进行着书写,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那种绝望和无助。而加害者都已经绝望,受害者还能怎样呢吗?剩下的只有死亡,只有无尽的痛苦。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种族隔离政策下的70岁白人老太太,她身患癌症,即将离去。所以她要向自己的女儿写信告别。所以,小说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写给她美国女儿的信件内容。而且既然是私人信件,当然也就更直白,有了更多内心剖析,也让我们可以进入她内心,了解她最真实想法。 小说中给这样一位老太太带来深深打击的就是她亲眼看到两位黑人男孩在她面前被警车撞击,之后男孩又失去了生命。而这是她在这种种族隔离政策下第一次亲眼看到黑人的死亡,对于她的冲击也是强烈的,前一秒她还在为两个孩子的行为而恼怒,下一秒就已经天人永隔,这种对于太过强烈,太过震撼,无论对于书中主人公还是对于读到这本书的我们都会充满无力、愤怒、悲伤和耻辱等等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