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大体上是宫廷文学,内容比《楚辞》低劣很多。形式上则堆砌辞藻,铺张事物,甚至把字典上的种种物名,尽量写进去(赋家多兼为字典编纂家),又喜欢用排偶句法,所以活泼的少,笨拙的多。这种文学的产生,是由于天下承平,君主想以文字来装饰太平,夸耀功德,并消遣闲暇,而用利禄奖励起来的。但因偏重形式,内容日益贫乏,魏晋以后,便很少好的作品,所以章太炎说,“自屈宋以至鲍(照)谢(灵运、惠连),赋道已极,庾信之作,去古愈远……赋之亡盖先于诗”。但六朝盛行的骈文,却是由赋蜕变而来的。
一百零五 乐府
唐以前的诗被称为古体诗(唐人诗被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乐府与古诗两种。自汉武帝制定郊祀之礼,设立“乐府”——一个掌管乐歌的官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采诗夜诵——即征集民间歌谣及文人仿作的民谣,使延年领导歌唱,有时也制新歌曲,于是可歌的诗,称为“乐府”,其不可歌唱的诗,即称为诗,后世称之为“古诗”。汉以前,诗与乐不分,凡诗都是可歌唱的。汉时歌(乐府)与诗分开,而民间歌曲,却因此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凡文人仿作的民歌,或模仿古乐府而成但不能入乐的诗歌,也称“乐府”,或“新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