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故事新编》的思想内蕴
《故事新编》是鲁迅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长期思考的一次集中表述。从最早创作于1922年冬的《补天》,到1935年12月完成最后一篇《起死》,《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十三年。鲁迅从《呐喊》的时代一直坚持到去世的前一年,最终实现了原来“足成八则”的计划。但是在编辑出版这八篇“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时,鲁迅并没有按照写作的前后顺序来排列,而是以作品中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实际发生的先后排列,依次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这样《故事新编》所涉及的历史故事自上古神话时代迄于战国,俨然一部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简史。
鲁迅所选择的“故事”文本,上自远古神话,下迄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女娲炼石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大禹治水、伯夷和叔齐采薇的传说,铸剑复仇的传奇以及儒、墨、道三家先哲的出场都有本有据,长期以来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化的先天视野。鲁迅在1935年给萧军、萧红的信中说:“近几时我想看看古书,再来做点什么书,把那些坏种的祖坟刨一下。”[24]鲁迅想在历史与现实必然的关联中,力图“刨”出现实的历史“祖坟”,将许多社会现实直接呈现在原生态的历史当中,从而显示出历史与现实一脉相承的本质特征。所以《故事新编》虽然取材于历史,但并没有对历史文献中的历史予以简单地再现,也没有像新历史小说那样将历史彻底虚无化、碎片化,而是将现实体验与现实世界和历史的记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历史的消解与重构。鲁迅通过现实的主观体验将历史的“因由”进行“点染”,从而“铺成一篇”对历史内在真实的叙事。